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 DefenPol China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暨警备外贸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磷酸铁锂储能装机 33.8GW 后:成本降至 0.27 元 / Wh,为何仍难破 "10 年回本" 困局
 
磷酸铁锂储能装机 33.8GW 后:成本降至 0.27 元 / Wh,为何仍难破 "10 年回本" 困局
来源:新能源一号 时间:2025/4/23 
在 “双碳” 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正经历历史性装机潮。

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33.8GW,同比激增 105.7%,其中锂离子电池以 29.7GW、占比 87.9% 的绝对优势主导市场,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流技术路线,正以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循环寿命长的核心优势,成为支撑产业扩张的基石。

从需求侧看,2024 年磷酸铁锂呈现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 “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当年销量达 1135 万辆,同比增长 49.7%,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 531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 69.2%,装机量 367.7GWh,同比增幅 60%,进一步巩固动力领域主导地位。

储能市场中,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 65GWh,同比增长超 110%,磷酸铁锂占比超 90%;派能科技锂电储能产品销量 1521MWh,营收 19.58 亿元,显示头部企业对该技术的坚定选择。

区域分布上,广东、内蒙古等新能源大省成为应用主力。2024 年上半年广东新增储能装机 3.6GW,95% 以上为磷酸铁锂,梅州宝湖 100MW/200MWh 项目投入使用;内蒙古并网国内最大 505MW/1010MWh 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标志其在大型项目中的成熟应用。这些地区因新能源装机量大、电网调峰压力大,急需储能解决弃电问题,而磷酸铁锂的三大优势恰好切中痛点。

安全性上,其热稳定性好,极端条件下不易热失控,降低安全风险;成本上,不含钴镍,2024 年底 314Ah 电芯成交价低至 0.27 元 / Wh,较上年降 20%;循环寿命 3000-5000 次,全周期成本优势显著,成为替代其他技术的关键。

01

商业化初期:盈利困境与模式瓶颈

NEWS

尽管技术优势突出且装机迅猛,磷酸铁锂储能却陷入 “叫好不叫座” 困境 —— 项目建设火热但盈利薄弱,投资回收期超 10 年,核心矛盾集中在盈利模式、商业生态与标准体系。

收益端,项目依赖电力辅助服务与峰谷价差,但机制不完善。2024 年源网侧 EPC 中标均价 1.175 元 / Wh,系统单价 0.574 元 / Wh,100MW/200MWh 项目总投资 2 亿元,年收益约 1500 万元,回收期超 10 年。

问题根源在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不足,调峰补偿标准差异大,部分省份单次收益不足 0.3 元 / Wh,难覆盖成本;峰谷价差多数地区不足 0.7 元 / Wh,且调度规则限制套利次数。独立储能还面临并网与调度的双重议价难题,收益不稳定导致融资成本高,某西北项目因并网延期增加 800 万元利息,进一步拉长回收期。

商业模式不成熟加剧困境。独立储能依赖单一辅助服务,在新能源占比低地区易闲置;共享储能存在容量分配纠纷,云南某项目曾因结算周期分歧导致现金流断裂;用户侧储能因投资高(单瓦超 1.5 元)、用电波动大,自建意愿低,租赁模式又面临产权与运维责任的法律空白,推广受阻。

技术标准滞后形成隐性壁垒。不同厂商电池规格、协议差异大,系统集成需单独设计,调试周期延长 30%,运维成本增 20%。2024 年某省抽检显示,17% 的项目因电池一致性问题导致效率下降,部分项目被迫提前更换电芯,增加额外成本,制约产业规模化。

02

破局之路:政策、商业与技术的协同进化

NEWS

破局需政策、商业、技术三方协同,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政策层面,构建市场化机制与降低投资。山东、江苏试点容量补偿,按 0.3 元 / Wh 给予独立储能固定补偿,将项目 IRR 提升至 12% 以上;国家应推广此类政策,明确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允许参与现货、容量市场,释放西北、华北辅助服务需求。同时,加大补贴,针对长寿命技术、回收体系设专项补贴,对 “新能源 + 储能” 项目给予电价优惠,降低初始投资风险。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多元场景。企业推动 “火电 + 储能” 联合调频,如内蒙古某电厂配套 200MWh 储能,调频收益提升 5 倍;“光伏 + 储能 + 农业” 综合项目,单位面积收益增 40%。金融创新方面,宁德时代等发行储能 ABS 产品 50 亿元,降低融资成本 3 个百分点;用户侧推 “储能即服务”,用户以 “租金 + 分成” 模式使用设备,某园区签约率提升 60%,破解投资门槛难题。

技术标准化与创新是底层支撑。行业协会加速制定标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通用技术规范》预计 2025 年实施,可降集成成本 15%;中关村储能联盟的电池健康度监测标准,提升运维效率 40%。

技术研发上,宁德时代神行快充技术可迁移至储能,提升电网响应能力;中科院复合正极材料使循环寿命超 8000 次,度电成本降至 0.3 元以下,为长时储能提供可能。中国储能研究全球领先,2024 年 SCI 论文占比 49%,专利数量居首,技术储备加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随着政策完善与市场机制成熟,磷酸铁锂储能有望在 2025 年迎来规模化拐点,预计当年新增装机 150GW,占比 85% 以上。当收益结构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这一曾 “叫好不叫座” 的产业,终将在协同破局中迎来黄金时代,为能源转型与电网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如何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下一条: 锡盟这个示范项目即将全面投产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