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科技巨头抢夺核电背后的能源困局:AI压力下,美国电力设施已接近极限
 
科技巨头抢夺核电背后的能源困局:AI压力下,美国电力设施已接近极限
来源:华尔街见闻 时间:2025/6/6 
当 Meta 6月3日高调宣布核电采购协议时,市场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电力基础设施正被AI需求推向极限,而现有的94座核反应堆根本无法满足这场能源饥荒。

AI浪潮下,数据中心需求正在迅速颠覆电网系统,科技公司争相获取电力来运行AI系统。这暴露了与能源行业的根本性错配——后者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来规划和建设新发电厂。

"未来几年根本不会有足够的电力让科技行业满意,"突破研究所核能创新项目主管Adam Stein直言不讳:

“建设新核电站在技术上可行,但需要足够的预先规划和完整的供应链。不幸的是,此刻我们都没有。”

AI浪潮下的能源恐慌

美国上一次大规模核电站破土动工并投入运营已是十多年前。即使重启几座关闭的电站并升级现有设施,仍无法产生AI所需的电力量。

美国电力需求预计,到本十年末需求将在某些地区飙升15%,数据中心是关键驱动因素。仅德克萨斯州就表示,需要相当于30座传统核反应堆的容量来满足AI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将轻易超出电网承载能力。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核能、等离子体和放射工程助理教授Syed Bahauddin Alam警告:

"AI的加速发展正将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推向极限。"

Alam指出,目前发生的是AI的第一波浪潮。2020年代初开发的算法现在正在部署,目标是测试和完善模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到2030年至2035年,需要大量能源。更多核电可能会出现,但要等到"第一波浪潮的尾声"。

科技巨头的核电竞赛

科技公司已开始疯狂寻求合作伙伴来确保核电供应。

周三,据媒体报道,Meta签署20年核电采购协议,从2027年中期开始,Meta将包揽伊利诺伊州Clinton核电站约1.1吉瓦的全部发电量,这一电量足以供应约100万户家庭用电。

更具野心的是,Constellation正在考虑在Clinton核电站建设第二座反应堆的计划,该址已获得联邦政府建设第二机组的批准。Constellation首席财务官Daniel Eggers表示,公司可以签署更多此类协议。该公司有其他几座接受补贴的反应堆将在未来几年到期,已在与多个潜在客户谈判。公司还计划升级几座现有电站,可增加相当于一整座新反应堆的容量:

"我们有很多可用容量,如果客户想采购那些产出,我们可以做到。"

今年3月,包括亚马逊、谷歌和Meta在内的科技巨头签署了由世界核协会主导的承诺书,呼吁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增加两倍。这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行动,暴露出科技巨头们对AI算力竞赛背后能源瓶颈的担忧。

第一波需求:核电工业的"不可能任务"

但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这些努力可能还不够。分析师Chris Gadomski在4月的一次活动中警告,缓慢的项目部署和当前建设的缺乏表明,核电可能会错过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第一波电力需求。

核反应堆建设成本极其昂贵,即使是下一代更便宜的型号也需要政府支持。据媒体上月24日报道,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计划在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并在2050年前将美国核电产能翻四倍。本周,特朗普政府2026财年预算申请的细节显示,计划使用4000亿美元的绿色银行为包括核反应堆在内的项目提供数十亿美元贷款。

尽管如此,即使一座大型新核电站立即开工建设,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向数据中心输送电力。

"没有什么能帮助他们应对第一波AI需求,"突破研究所的Stein总结道。这场能源饥荒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赛跑,胜负已见分晓。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外资企业持续投资中国
下一条: 商务部回应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