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核聚变:当“50年预言”遇上“安徽速度”
 
核聚变:当“50年预言”遇上“安徽速度”
来源:中国改革报 时间:2025/7/4 
当太阳核心的温度攀升至1500万摄氏度,氢原子核在引力作用下克服库仑斥力,以每秒消耗6亿吨氢燃料的速度燃烧,即可释放出可以照亮整个太阳系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地球上,科学家们致力于将这种稀缺变为日常。

那么,核聚变真的安全吗?托卡马克装置是一种怎样的“神兵利器”?这一探索清洁能源“终极方案”的大科学装置,当前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如何?地方政府为核聚变产业砸下百亿资金,背后逻辑何在?

7月1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继续在安徽省合肥市调研,当日聚焦的正是承载着人类对“海水变石油”等终极能源无限憧憬的聚变领域。

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来到聚变创新展览馆,记者看到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模型占据C位。模型剖面,内部超导磁体等“心脏”部件清晰可见。在变幻的光线下,等离子体如同爆裂中的火球,却在磁约束的“囚禁”中保持稳定悬浮,不断释放巨大能量。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叶华龙介绍,今年初,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7.350, 0.01, 0.14%)纪录。

聚变研究在基础科学上取得突破后,迅速转向工程实践。继EAST实现“亿度千秒”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出场了。

据了解,5月1日,合肥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

令人期待的是,BEST装置预计2027年建成,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2050年前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发电。

离BEST园区不远的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夸父”项目。CRAFT是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首个落户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该设施目标是建成国际核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及测试平台。

在1/8真空室总体安装与测试平台车间,记者看到,一个外形似“橘子瓣”的金属结构顶天立地。可以想象,数个相同部件环状组装搭建成的装置,将是一个怎样的“钢铁巨兽”。

“边研发边转化”优势明显

EAST、BEST、CRAFT三大项目,是我国聚变能应用的一场接力赛。合肥,已经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处处长李辰介绍,目前,合肥形成了覆盖科学研究、工程集成、未来商业发电原型装置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并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基础,汇聚了世界一流的人才。

安徽积极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合肥提出打造“6+5+X”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扩大聚变能源等产业的先发优势。由安徽省政府统筹组建的聚变新能,注册资本50亿元,2024年6月通过增资扩股增至145亿元,打造了科研院所与经营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在产业链方面,截至目前,合肥已汇集聚变能源产业链企业近60户,涵盖上游超导线材等生产(夸父超导、上超材料等)、中游主机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曦合超导、聚能电物理等)、下游设计运营商(聚变新能公司)全产业链。依托2023年在合肥成立的聚变产业联合会,已汇集会员企业200余家,覆盖超导材料、磁体系统、真空设备等10大产业链环节。

记者了解到,“边研发边转化”成果转化机制——这一被形象称为“沿途下蛋”的特色模式,正助力合肥在深空探测、聚变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形成显著的先发竞争优势。合肥依托EAST、BEST、CRAFT等大科学装置集群,加速聚变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技术衍生拓展,推动聚变核心技术跨界赋能医疗、航天、环保等领域,彰显“大国重器”支撑民生的创新路径。如中科太赫兹基于EAST高精度太赫兹偏振干涉仪诊断技术研发安检设备,已应用于合肥地铁;中科离子依据超导磁体、射频、离子源等技术,研发出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可精确高效治疗人体肿瘤,目前该系统已完成调试,将尽快启动临床应用。

科幻般的能源愿景加速推向现实

2023年,安徽出台《以创新模式加速推进聚变能商业应用战略行动计划(2022—2035年)》,确立核聚变开发应用实验堆、工程堆和商业堆“三步走”发展战略:2022年至2030年,依托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完成聚变发电演示验证;2030年,建设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2040年前后,以商业化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更高聚变功率的商业堆建设。记者了解到,聚变新能也正依据“三步走”的路径图,从BEST到CFE-DR一直到商业堆,从科研到工程,再到以规模化应用为主的商业聚变,稳步推进核聚变技术的工程化验证与产业链布局。

无污染、零排放,这是核聚变之所以被称之为“终极能源”的重要原因。聚变新能CFEDR项目部总体设计工程师纪富豪告诉本报记者,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极强的磁场约束下才能发生,如果条件不满足,反应就会立刻停止,不会“失控”。同时核聚变的“垃圾”少且好处理,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较少,放射性持续时间短,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更重要的是,核聚变燃料主要是海水中的氘,可以说是“取之不尽”。每升海水中含0.03克氘,通过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聚变新能董事长严建文也表示,一旦技术成熟,度电成本将接近为零。

这样一种可以颠覆能源体系的技术,需要再等50年吗?此次“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直观感受到“安徽速度”。从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到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启动总装并瞄准2027年发电演示,科幻般的能源愿景加速推向现实。

清洁能源的到来不再遥远,很重要的原因正在于科研积累与产业协同:在科研端,EAST、BEST、CRAFT等大国重器建设正酣,形成全球最密集的核聚变工程集群;在产业端,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打通技术转化通道。当科研人员突破等离子体约束、材料耐受性等工程难题,当资本市场与链上企业同步发力,“人造太阳”走出等待的迷雾也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下一条: “田”字格里锁流沙 光伏板下焕生机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