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煤炭行业 >> 地心攻坚 寒冬中的“温暖担当”
|
| |
| 地心攻坚 寒冬中的“温暖担当” |
| 来源:中国能源网 时间:2025/11/26 |
凛冬已至,气温骤降。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井下,采煤机滚筒飞速旋转,优质煤炭从煤壁上被剥采下来……
为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神东煤炭充分发挥大协同生产创效优势。精准调度指挥,精细生产组织,精益过程管控,强化设备研发、采购、运行、维修和配件供应管理,确保高产稳供,做好“温暖担当”下的能源安全守护。
在这场冬季保供攻坚战中,年核定产能3300万吨的大柳塔煤矿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更是以全矿三分之一以上的产量占比,成为保供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
“压力28.5兆帕,支架初撑力达标!”综采五队队长邬拴的声音清晰地穿透工作面。
邬拴身后,长达214米的52300综采工作面如同一条黑色长龙,蜿蜒伸向巷道深处。这个十月初才投入生产的工作面,因煤层厚度大、顶板压力强,刚一启动就遇到难题:机尾三角区顶板频繁出现片帮,常规支护设备根本扛不住压力。
但这里的每一个困难、每一刀煤都牵动着更大的能源保供大局。
“必须创新!”面对复杂地质条件,邬拴和队员们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机尾安装6台阻力高达24500KN的超大阻力液压支架。
这个决定在大柳塔煤矿史无前例。可6台重型支架运刚到井下,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由于支架占据空间变大,原本宽敞的检修通道变得狭窄,设备的备品备件运不进去。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队里的技术骨干们自发组成了攻关小组,创新制作出了专用的运输工装平台,只要将设备配件放在平台上,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推运任务。
设备运进去了,检修工作又成了新挑战。新工作面外围工作量大,检修任务重。邬拴干脆推翻了以往“事后维修”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的主动管控,建立起“周期+预防+计划”的立体化检修体系。为此,他带着技术员制定了“设备身份一览表”,为设备建起了“特殊身份证”:每台支架、每根管路都建档立案,将其基本信息、检修周期、故障记录等全部收录其中,以表中的信息为基础,为设备提前做好“体检”,保证设备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
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设备检修维护上,更深入到了生产的每个环节。在52300工作面,邬拴推行着独特的“六到位”工作法:超前拉架要到位,伸缩梁要到位,护帮板要到位,跟机拉架要到位,初撑力要到位,最后还要思想到位,每一步都为安全生产筑牢基础。
尤其在这个7米高的52300工作面“管住了顶板,就守住了安全”是刻在所有人心里的硬杠杠。邬拴要求全队人员吃透并严格执行顶板管控措施;生产中,要依托矿压管控平台分析预测矿压,生产班每班观察周期来压情况,精准掌握来压步距,来压时快速推进;技术员会根据步距判断下次来压时间,在班前会提前强调注意事项。井下交接班时,带班队长、班长要交接清楚顶板状况、压力显现与设备运行情况。
煤机司机要控制割煤速度、割平顶底板,支架工则根据顶底板平整度调整油缸伸缩量,确保支架接顶良好,让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紧扣安全与效率。
精细的管控模式让综采五队一路保持高产稳供:从10月初初采到11月中旬,该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初产即达产”任务,单日割煤稳定到了26刀,月推进624米,月产量突破126万吨,以稳定的产能输出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打好基础。
“我们采的煤,会成为孩子案头的一盏灯,老人看电视的一束光,亲人团聚时的一份温暖。”开启新一天的忙碌,邬拴和工友们眼里映着巷道里的灯光,“能创造这些平凡的幸福,咱们多割一刀煤,多流一滴汗,都不算啥。”
寒潮中,神东煤炭所属的13矿14井一线保供队伍扎根地心深处,用责任与坚守,扛起了沉甸甸的“温暖担当”,将一块块黑色“乌金”转化为奔腾的“暖流”,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 |
| 责任编辑:myadmin |
| 上一条:
北京国力自主研发新一代全矿井智能供电整体解决方案纪实 |
| 下一条:
运销集团彬长销售公司自产煤铁路运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