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特别报道 >> 中国核电发展“大势”不变
|
|
中国核电发展“大势”不变 |
时间:2011/6/14 |
核心提示 在日本“3.11”核泄漏事故之后,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中国如何应对“核危机”?由此带来的变化会是什么?经过近3个月的争议,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大趋势不变;但是,预计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的核电站建设目标会有部分变改和延期。一切变化,都将把核电发展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世界历史上每次核事故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日本“3.11”地震导致核事故的冲击波亦如此。日本核事故的发生,动摇了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信心。那么,中国对核安全的思考是什么?中国发展核电的方针会不会改变?如果发展核电应当注重解决哪些问题?近2个多月来,本刊记者综合了国家有关政策和业界专家观点表明,中国积极发展核电的总方针不会发生改变,变的只是在风险与效能的矛盾中不断调整核电的发展速度。 重估核电安全将成为今后中国政府发展核能源的重心。 核电变局,核危机下的紧急行动
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为世界震惊。欧洲多国政府包括瑞士、德国等,相继表明对发展核能的忧虑,并宣布搁置增加核电的计划。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在正在“十二五”核电发展提速的中国这个目前世界上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中国不得不放慢核电发展的步伐,为重新审视核安全而采取紧急行动。 3月16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 紧接着,按照国务院决定,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为期6~9个月的联合安全检查。 第一阶段检查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对正在运行的深圳大亚湾、浙江秦山、江苏田湾三大核电站,开展近20天的核电安全大检查; 第二阶段于6月开始,是对目前在建的28个项目的检查; 第三阶段是针对重大的设备供应、建设安装和设计等其他环节的安全检查。 到目前,山东、重庆、湖南、江西等多地正在建设的核电站仍处于暂停阶段;而拟建的核电站也已暂停审批(包括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具体涉及安徽芜湖、巢湖、宣城、池州、安庆的5个核电项目,江苏彭泽、万安、峡江、鹰潭、抚州和赣州6个核电项目等。一位核电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在等核安全规划出台,一日不出台就不能开工。”这意味着中国核电建设短期内将停滞。
多方共识,核电发展总方针不变
同样的3月16日,中国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1.4%。新能源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按照政府既有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1.1%发展到4%。 这4% 的比重并不高,“即便中国核能比例提升到5%以上,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钱积惠表示,“世界平均水平为16%。法国已经达到80%以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为25%。”相比较,中国的确应当加快核电发展。 然而,核危机引发的安全问题,却纠结着当局。许多专家也为核电的完全发展而建言。 能源研究专家周大地表示,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将提高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2030年有望达到2亿千瓦规模,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届时,可提供全国15%以上的一次能源。然而,我国核电规划如果调整,核电比重的下降,无疑将影响整个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型速度。专家们忧心忡忡。 中科院院士、承担国家核设施安全调研工作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达说:“中国能源需求的七成来自烧煤等化石燃料。是世界上对传统能源依赖最高的国家。发展核电也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据介绍,目前,中国已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3座,在建的有28座。按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的装机量,未来10年,还需要再建二十余座核电机组。“如果没有福岛核危机,我们国家测算,这个速度会赶上来。但目前,这一进程将受到影响。” “核电是碳排放最低的能源,我们中国还是应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我们国家的核电。”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呼吁。他在5月19日的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特别指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对于最近福岛核电站事件引起了对核电的争论,我想说明的是,福岛的事件不是核电站的事件,核电站没有出问题,是地震和海啸的次生灾害。如果那个地方没有地震、没有海啸,像美国、法国的很多核电站没有出现问题。”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核电发展大势不能改变。”5月下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多名资深院士在北京召开的“核能发展问题”研讨会上,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和多数院士认为,我国的核能发展政策不宜大起大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当然,通过福岛核电站事故,我们要把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要将原来“积极发展核能”的方针加上两字,变成“积极稳妥发展核能”。
审视现状,在役核电站安全达标
看来,重估核电安全将成为今后中国政府发展核能源的重心。那么,中国正运行的核电站安全现状如何呢? 据了解,中国目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有13台机组:秦山一期1台、二期3台、三期2台,大亚湾2台,田湾2台,岭澳3台。其中,最早的是秦山一期,始建于1985年,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最新的是岭澳二期3号机组和秦山二期3号机组,分别于去年9月、10月投入运营。 对于这些核电站安全现状,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核电站绝大多数采用改进后的二代核电技术,“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核电站的选址更加保守、安全,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它们的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也通告表示,公司对在运行核电机组进行监测,并重点关注海水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日本地震并未对在运行核电机组造成任何影响。据了解,在大亚湾,中广核目前有5台在运行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02万千瓦。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使用第二代核能技术,设计寿命为40年,自投产以来已安全运营13年。中广核在建和在运行核电站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地震等灾害因素,严格按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执行。 曾参与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建设、运行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核电事业部顾问俞卓平介绍,秦山一期建设的第二年,即1986年4月,就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为此,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做了很多改进,比如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等;同时,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吸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教训,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安全设施、操作程序等,都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更为严格的标准。而且,核电站建成投运后,每年都要进行设备检修和零部件更换,以满足安全要求。一座核电站每年的检修和技术改造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或更高。因此,即使是即将服役期满的机组,也都是符合安全要求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老掉牙了”。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专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说:“中国的核安全监管体系,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一步到位的。无论是指标要求,还是操作流程,都吸收了国际上的最新经验。” “应该说,确保核电站安全的三大要素——安全停堆,导出余热和包容放射性,目前运行的核电机组都是满足要求的。” 修订规划,核电站安全“门槛”提高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得世界各国都在强化和提高核安全许可证的“门槛“和标准。现阶段,中国正在研究修订已通行的核电安全规划,今后将出台更严格的核电项目审批标准,尤其是在核电站选址和核电先进技术上的“门槛”将大大提高。 对此,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表示,国内核电行业目前在核电安全的四个方面已达成初步共识:“首先,是在核电站选址方面,肯定要考虑外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的叠加效应对核电站的影响;其次,在应急堆形冷却的可靠性方面,包括电源的多样性方面,要求肯定会进一步提高;再次,围绕乏燃料池的安全冷却,包括冷源和电源的可靠性方面的标准也会提高(因为以前国内的乏燃料处理能力欠缺、对安全性重视也不够);最后,是整个安全壳的消氢,以及在防止氢爆方面相关设计标准的提高。 其中,核电站选址“门槛”提高,是抵御多重极端自然灾害确保核安全的一个关键。 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邹树梁说,“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应急安全设计规范普遍达标,但多数机组欠缺抵御多重极端自然灾害叠加事故的能力。”他透露,国家正在抓紧制定的核电安全规划,着重对新建项目选址,已运行项目抵御多重叠加灾害事故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标准。“例如从防洪角度来讲,项目选址之前要求高于海平面10米以上,但受此次日本海啸引起的核事故警示,未来标准将提高到25米以上。” “以后,建核电站选址会非常谨慎。”徐匡迪院士表示,“现在选址是在1000年历史上没有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地方。中国在欧亚大陆和印度板块断裂层,包括陕西到甘肃一带,以及欧亚大陆到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地点是不能选择建核电站的。” 应用更先进的核电技术是保证核电安全性又一个关键。技术“门槛 ”提高。 目前,在核电技术路线上,中国现在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有多种核电技术路线,包括法国EPR技术(代表是广东台山核电站);第三代AP1000技术(代表是海阳核电站)和“二代加”CPR1000技术。国家将大力发展AP1000技术,并使其成为中国核电的主流技术,使第三代核电机组在安全系统和能效方面全面优于第二代核电技术。并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一位核电设备制造业的资深专家介绍。 此外,为加强核安全,国家环保部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显示,2011年将安排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5亿元用于核安全。具体内容包括:用于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10000万元,重点用于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国辐射环境监测、重点设施电磁辐射监测以及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管技术支持等内容;用于核与辐射安全技术审评5000万,主要用于核设施的安全。 今后,中国就核电安全方面要做的事还多,如20多名院士在“核能发展问题”研讨会上强调的,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与核能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要鼓励核能、核工业之外的国家其他部门、行业、领域的人研究核能问题,不要只局限于核工业部门;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核安全研究所。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核安全研究所。”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中国太阳能市场“蛋糕”有望做大 |
下一条:
政策,新能源产业的“风向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