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甘肃(兰州)暖通展览会 | 2025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装备展 | 2025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力产业博览会暨绿色能源装备博览会 |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碳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多重瓶颈亟待破解
 
碳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多重瓶颈亟待破解
时间:2011/9/27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上分析表示,我国建立碳汇交易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但目前仍然面临相关政策缺失,计量、监测体系不完善,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项瓶颈。

建立碳交易市场与国际接轨

有关专家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上介绍,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数据显示:2007年 , 国际碳市场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额达640亿美元,2008年交易量上升为48.11亿吨,交易额攀升至1263亿美元。据预测,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将达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

2006年,我国实施了全球第一个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则实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广西种植4000公顷的人工林,卖给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据介绍,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共出资200万美元,以每吨4.35美元的价格购买该项目吸收的二氧化碳,可在15年内购买约48万吨。

来自多方的信号均表明,我国碳交易市场已呼之欲出。我国今年初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我国将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湖北和广东开展碳交易试点,希望在2013年前开展碳交易试点,并在2015年将碳交易扩大到全国范围。

多重瓶颈亟待破解

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面临相关政策缺失,计量、监测体系和机构不健全,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项瓶颈。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说,目前我国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还面临多项瓶颈因素。李怒云介绍,卖方要进入碳汇市场需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营造碳汇林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碳汇造林系列标准"实施;二是要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三是要有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四是要有第三方审定、核查以及规范的项目注册和碳信用签发程序。

李怒云说,目前全国已有约10家机构具备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资质,但相关的交易政策还未出台,认证、注册的相关规定也正在制定、完善中。此外,国内林业碳汇交易还没有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林业碳汇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碳汇造林项目找不到合适买家,而我国现阶段没有强制性的减排目标,只能靠有责任感的企业自愿捐资造林。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军纯表示,林业碳汇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国家林业局已经把碳汇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来落实,民间机构也在积极响应,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其次,缺乏专业人才。由于社会对碳汇林的认识滞后,加上教育体制不配套,我国缺乏全面了解碳汇交易行业的人才。第三,资金引导措施少。一方面我国大量闲散资金正在寻找出路,另一方面林业碳汇资金不足,但国家层面缺少这方面的引导政策。

建立碳汇交易市场的积极探索

虽然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碳汇交易市场,但我国近年来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2008年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环境交易所相继建立,虽然尚未开展环境权益交易,但两家机构的网站已提供有各种相关法规和资料,并显示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实时动态。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企业可以向该基金会捐款,由碳汇基金会组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然后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并在网上公示,为企业提供相应凭证,企业通过捐资造林获得的碳信用额度有可能在未来抵减碳排放量。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在第二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上说,我国现正在制定自愿减排的管理办法,其中涉及碳汇领域,由于碳汇交易涉及的领域较多,因此这一问题正在探索过程中,尚未启动。

王祝雄表示,我国发展碳汇交易首先要建立起交易平台,让自愿捐资造林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借助该平台通过捐资造林的方式购买碳汇。其次是要建立一个有形市场,企业、组织和个人购买的碳汇必须有相应的碳汇林存在,实现“造一片林,储一片碳”。第三是要建立一整套标准规范体系,包括计量、监测、评价、认定体系,以及与森林产权相联系的制度规范。第四是要建立起一支能够与碳汇管理相适应的专家队伍,为碳汇交易市场建立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国内建碳交易所过热 处亏损境况
下一条: 工信部召开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