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节能环保 >> 碳交易外冷内热 中国七试点密集推进
 
碳交易外冷内热 中国七试点密集推进
时间:2013/4/19 
近日,欧洲议会投票反对扶持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消息一出,欧盟对碳排放配额进行“限量保价”的打算随即化为泡影。此举导致欧盟的碳排放额度价格暴跌逾40%,至每吨2.63欧元的创纪录低位。

18日,德州禹城市新园热电厂总经理杨侦先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公司的碳交易明显受到影响,数量减半,价格也与之前的每吨7.5欧元相去甚远。”他表示,未来公司可能不会在碳交易上投入过多,要观察市场行情再定。

“碳交易价格暴跌将打击相关企业从事碳交易的积极性。欧洲议会想要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但事实上,碳交易并非单纯的市场行为。”18日,山东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许崇庆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碳排放成本降低表明碳排放额度交易系统功能减弱,不利于推动企业投资于更清洁的技术。”他表示,国内碳交易市场愈行愈近,应借鉴欧洲经验和教训,施行政府引导机制,建立信用体系,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欧洲保价遭拒

欧洲议会上述投票结果传出后,引发市场争议。“欧洲碳排放市场今天遭到真正沉重的打击。”碳排放交易市场监督组织Sandbag创始人沃辛顿表示。

据导报记者了解,欧盟2005年推出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全球带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成员国每年向其境内的冶金、化工和能源生产企业发放20亿吨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排放低于配额,可以将富余部分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出售;企业排放量超标,则必须在交易体系中购买配额。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洲经济持续不景气,制造业始终在低谷徘徊,企业生产活动减少,大量配额积存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导致价格大跌。

此前据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欧盟委员曾建议冻结2013年至2015年间欧盟境内可供交易的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许崇庆分析,这是因为欧盟认为经济困境导致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太低,不足以弥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然而,欧洲议会本周以334票对315票否决了被称为“折量拍卖”的措施,而“折量拍卖”正是要从供应过剩的排放额度交易系统中暂时移除大约9亿份配额。

许崇庆认为,欧洲议会之所以会否决,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碳配额排放交易制度起的作用并不大,受益国家数量少,且与其他大洲的企业相比,欧洲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因此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小;另一方面,是不想让政治因素过多干预市场。

他对导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就通过对碳排放定价来抗击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而言,此举可以说是一个重大挫折。”

不过,杨侦先认为这次碳交易价格的暴跌在接受范围之内。他认为,碳交易市场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属正常,而且,碳交易也不是各大企业的主营业务,欧州议会的投票结果可能会减少碳交易量,但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不会被放弃。同时,杨侦先看好国内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

国内交易渐兴

有业内人士认为,欧盟将在提高工业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失去急需的投资。

一面是欧盟低碳经济前行受阻,另一面是国内碳交易愈行愈近。许崇庆表示,国内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前景广阔,交易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欧洲的经验教训,但绝不能依赖国外。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委托气候组织和中央财经大学撰写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预测,“中国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将位列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7个试点省市都已发布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的已经公布参与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并且到了配额发放的阶段。

禹城市新园热电厂地处山东德州,虽不在试点范围内,却已在碳交易方面先行一步。去年,其与瑞士碳资源管理公司签署了合同期为8年的碳减排交易协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首批CDM项目之一。

“碳交易不仅是市场行为,也关乎公共利益,政府应在碳排放额度交易制度建立初期发挥充分的引导作用,不能单纯依赖企业和市场。”许崇华建议说,“风险不容忽视,所以必须建立信用体系,培育企业及中介机构的市场信誉度。”此外,还应建立监测体系,不断提高监测技术,保障评价方法的标准性。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上海召开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联络员会议
下一条: 枣庄市对重污染企业治理无望的予以关停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