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科技抢滩北京奥运 太阳能遍奥运场馆
 
科技抢滩北京奥运 太阳能遍奥运场馆
时间:2008/5/30 
  上周日,第十一届北京科技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适逢奥运之年的这届科博会,集中展示了140项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科技最新成果,俨然成为科技奥运的说明会。

  无论是泳池里的“鲨鱼皮泳衣”,还是碳纤维在羽毛球拍上的应用,都证明了比赛早已不仅是肌肉和头脑的竞技,科技已深深渗入奥运会的比赛中。如今,运动员成绩提高的背后,大运动量的训练方式已有科技手段辅助。在科技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带来参展的4项科技成果——数字铅球和铁饼、数字跑道、皮划艇实船测试系统,全部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都已在国家队的训练中运用。这无疑让正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如虎添翼。

  同时,“绿色奥运”概念在科技博览会的奥运展厅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零排放汽车”、新能源在北京各大比赛场馆被广泛利用,就连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用的烟火也为了环保装上了芯片……

  开幕式烟火也环保

  为了烘托现场气氛,燃放大量的烟火成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经典手段。然而燃放烟花后产生的大量刺鼻烟雾往往让一些现场观众苦不堪言,并且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请放心,这样的情况不会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出现!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新型环保焰火及发射装置也在此次展览会上亮相。该装置又名焰火弹空气弹射系统,是使用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释放的原理达到弹射焰火弹的目的。所以这个装置在燃放烟火后并不会产生浓烟和刺激性气味。此外,在顶端装有的芯片可精确控制造型图案等特点,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火药的弹射装置进入奥运会主体育场操作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的燃放不再有“后遗症”。

  公共交通零排放

  目前,50辆纯电动客车已被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确定在奥运期间应用。这50辆电动客车在奥运期间将运行在媒体村、北部赛区的内环线。电动客车全部采用锂电池提供能源,可以说是真正的“零排放”。

  与采用燃料的传统客车相比,纯电动客车的优点还真不少。发动机的噪音很小,平稳起步比传统客车更舒服。一次充电3个小时,就可以行驶200—250公里。一辆电动客车约配十组电池,完全可以保证充足的行驶动力。而在内部舒适性上却与传统的豪华大巴无异。

  此外,300台纯电动场地车在奥运会期间整体用于各比赛场馆、游览载客车、场地小货等多个服务系列。75辆混合动力轿车将分配到9家出租公司,进行出租车示范运行。还将有20辆零排放的燃料电池轿车和3辆客车拟作为固定线路用车、马拉松等赛事的先行引导车和随行服务车。届时,环保车型将在奥运期间的交通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太阳能遍布奥运场馆

  北京的能源供应一直是紧张的。举办奥运会期间,大量场馆的照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无疑对北京电力供应是场考验。然而科技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取之不竭的新能源——太阳能在北京奥运会各个区域中广泛使用。

  在国家体育馆等7个奥运场馆和奥运工程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年发电量7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吨。

  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灯,将安装在奥运村通往各个场馆的道路上,可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节省了大量电能。

  奥运村太阳能热水利用系统,安装在奥运村屋顶花园,成为花架构建的组成部分,共计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奥运会期间将为16800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的预加热,奥运会后,可供应全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该系统运行后,年节约电量近10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2400吨,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000吨、二氧化硫20吨、粉尘200吨。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韩两国期望进行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合作
下一条: 全球生物燃料产量未来十年内将迅速增加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