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节能环保 >> 全国水源地水质逾一成未达标
|
|
全国水源地水质逾一成未达标 |
来源:中国低碳网 时间:2014/11/24 |
水利部最新调查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对455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水质达标率为86%。其中,水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0.5%,地下水水源地为80.9%左右,河道型水源地为89%左右,湖泊为65%左右。另据2013年水利系统监测资料,全国开展监测的20.8万公里重要江河河段中,全年Ⅰ-Ⅲ类水河长占68.6%,比2012年提高1.6%,但Ⅴ类及劣Ⅴ类河长仍有20.6%;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20个主要湖泊全年总体水质Ⅰ-Ⅲ类有39个,占评价总数的32.5%;开展评价的5134个水功能区中,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2538个,占49.4%。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10座严重缺水。除了水少,水还在变“脏”,让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在一些地方的水源地,由于上游和沿岸保护红线范围内并未实施有效保护,水源地周边垃圾遍地、矿山私采乱开,水面开发旅游、网箱养鱼,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专家认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根本在于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在重要水源地,应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除了建设备用水源,饮用水安全事件还警示各地应加强日常水质管理。供水企业应对一定时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水环境发生的影响变化进行检测,按照需要适时给出变化的警戒信息及相应对策。
水利部相关人员称,我国多处水源地水质不达标。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一些地区受资源条件限制,水质本底值存在超标情况;也有人为因素,水污染问题严峻,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大量重工业项目布设在大江大河沿岸,江河及周边的流动污染源风险较大,直接威胁水源安全。
另据水利部称,目前全国仍有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未获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特别是对跨行政区水源地,保护和受益主体不一致,保护责任和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水源地保护管理机制和能力有待完善提高,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和排污越来越集中,水源保护面临更大压力。
|
责任编辑:myadmin |
上一条:
中国发布首份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影响报告 |
下一条:
山东济南炼化投入70亿环保升级改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