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AP1000,努尔·白克力对CAP1400似乎寄予了不同的期望。
努尔·白克力表示,CAP1400也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工程,其研发和推进标志着中国在三代核电技术应用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具备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条件,未来也将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CAP1400项目一切已经准备就绪,现在开工是没有问题的。”一位接近国家电投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说,“我们是按照国家最高的要求和最严的标准来做的。”本报记者了解到,如果获批手续一切顺利,该项目可能将在年内开工。
也是在6月17日当天,努尔·白克力还到了山东荣成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调研。
不同于三代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全球领先的核电站堆型。如果顺利建成,将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四代核电机组。
“高温气冷堆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它将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参与该技术研发的一位核电专家对本报记者说,如果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能够早日开工,中国在该技术上有望领先其他国家。
记者注意到,就在努尔·白克力调研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一天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主任徐建国也调研了该项目。徐建国表示,国家科技部将一如既往为重大专项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希望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以实现技术和经济示范性为前提,高标准完成重大专项目标,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国资委力推华龙一号“走出去”
本报记者注意到,其实在6月的一系列调研之前,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已经在5月份相继调研了多个核电项目。
5月10日至12日,李干杰分别调研了宁德核电项目、海阳核电和CAP1400示范工程。他表示,AP1000依托项目的建设对中国核电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国家核安全局会全力支持后续项目建设。
中国目前共有在运核电机组23台、在建核电机组27台,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总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四。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也指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谈到中国核电发展态势,李干杰表示,中国核电的建设、发展将再次迈入一个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规模较大的新阶段。他认为,发展核电不仅仅是国内能源保障、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走出去”的需要。
6月17日,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就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有关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座谈。
黄丹华说,此次活动,是国资委和企业共同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工程公司所作指示精神的一次调研。她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从其成功出口巴基斯坦等国可看出,华龙一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转变的关键。
黄丹华强调,国企“走出去”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核集团具有核工业全产业链优势,中国核能企业在积极参与核电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要发挥协同效益,实现优势互补。
在高层的密切关注下,今年国内已经有两台核电机组开工。4月22日召开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曾透露,2015年是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预计年内将有6~8台机组开工建设,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
对于多部委的集中调研,记者在能源企业内采访时发现,核电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发展核电既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