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调试“逐日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据介绍,这种新型光伏发电技术较传统平板光伏发电系统能增加25%的发电量,降低50%的发电成本。
在上周六召开的2008深圳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认为,积极提倡和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迎来发展机遇
全球常规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会人士认为,有限燃料资源无法支撑世界经济发展,并且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反过来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周凤起指出,要谈低碳经济,首先不能离开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技术与投资促进司司长梁丹女士认为,目前人类正站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十字路口,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今天要大3-4倍,但是排放比今天降低1/4水平,所以需要有新的工业革命,发展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
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著名的卡亚公式,等于人口乘人均GDP、乘单位GDP能源消耗、乘单位能耗消耗量。分析公式可知,要降低排放,首先要限制人口的增长,其次要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再次是针对单位能耗排放量,需要采用低碳燃料或者无碳燃料取代高碳燃料,可再生能源恰恰在这一方面能发挥作用。
现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量化,或者逐步采用零排放的交通工具,逐步引进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比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在建筑采暖方面更多使用太阳能,在发电方面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厂、小型水电站等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欧盟还推广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计划。据认为,在低碳经济方面,全球以1%的GDP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的GDP损失。
中国新能源发展大步向前
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眼里的中国低碳经济最优路径。
当前电力和能源可持续供应面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及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核电集团高级顾问郑健超表示,应当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强化洁净煤发展、强化核电发展和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通过四管齐下来解决这两大挑战性问题。
周凤起则认为,应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前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大步往前走的态势。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脚步大大加快,这主要得益于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不断出台相应价格政策及扶持政策,同时制定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专项规划,为我国在新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再生能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我国风能装机容量有可能由去年的600万千瓦达到今年1000万千瓦,并自主研发了1.5兆瓦机组,准备开发3兆瓦机组;在核电方面,预计到2020年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将由原计划的4000万千瓦提升至6000万千瓦;在光伏能源方面,国家正考虑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大力发展多晶硅材料与薄膜电池技术。此外,深圳能源(9.24,0.04,0.43%,吧)等一批注重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推动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
自主技术创新是核心战略
周凤起认为,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需要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确定碳的定价机制;二是技术和政策创新。
梁丹女士指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技术与革新对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事关重大,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来实施这些技术与创新,这将带来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目前仍是高碳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石油占21.2%,因此中国经济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仍然靠高碳能源所驱动,低碳经济之路并不好走。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指出,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能源结构,对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陈勇表示,最核心的能源战略还是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能源安全来自于资源安全和技术安全,陈勇认为人们往往重视资源安全而忽视技术安全。目前国内能源技术、能源装备大部分靠引进,传统的化石能源核心技术国内落后于世界30年,而能源又是一个长周期的发展概念,一旦被国外技术占领了,我们所占的份额将被挤掉很大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