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4中国山东国际风能技术及海上风电装备展 |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油气行业 >> 顺势而为抓机遇 原油期货上市正当时
 
顺势而为抓机遇 原油期货上市正当时
来源:中国石油报 作者:张舒雅 周问雪 时间:2016/3/16 
“油价触底窗口,正是推出原油期货的良机。”两会期间,原油期货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当原油与期货相遇,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5.43亿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进口量为3.34亿吨,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12%,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本应对国际石油市场走势有极强的影响力。可事实是,我国一直缺乏油气资源进口议价的话语权,甚至被排除在原油联合谈判机制之外。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仍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期货交易市场价格为主导。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变化。

“既然我国在国际石油消费和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在油价形成机制中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而应主动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最大限度地反映全社会对石油价格的预期,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争取在原油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表示。

有了话语权,才有主动权。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对于市场而言,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油价的权宜之计将逐步让位于市场调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处于市场“严冬”中的油气企业来说,石油期货是良好的规避风险手段。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期货套期保值,避免经济效益受到巨大冲击,而且可发挥虚拟库存作用,减少实物库存压力,保持现金流稳定。对于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来说,可以运用期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全产业链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物流交易成本。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低油价正是推出原油期货的有利时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需求重心东移,这为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品种、与既有的西方基准油价竞争提供了一个良好基础。而随着国家油气行业市场化步伐加快,会带来更高的市场参与度,市场参与方将更加多元。同时,随着国家对油品价格管制的逐渐放开,石油现货价格需要一个可参照的价格标准,期货正是反映市场供需、帮助发现价格的‘利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陈蕊表示。

原油期货的顺利推出离不开健康有活力的市场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建议,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原油期货市场相关法律体系。应在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同时,尽快出台《期货法》,以立法的形式对参与各方的权责关系、交易规则、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应根据原油期货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管理规范,确保原油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交易量和市场活跃度是决定期货市场影响力和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孙焕泉建议,在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立初期,应加强政策推动,采取降低费率等优惠政策,引导国内相关企业将套期保值业务由国外转到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吸引金融机构、社会投资者和国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交易,使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石油企业、机构与国外投资者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

当前,我国原油期货推出时间十分紧迫。需求重心东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亚洲在国际油气市场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此时,哪个亚洲国家尽早推出原油期货,建立成熟的期货市场,就将会成为整个亚洲地区的定价主导。新加坡、日本等国都在积极筹备石油期货上市事宜。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无法抓住低油价这一绝佳时期加紧推出原油期货,那么别的国家很可能抢得先机。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加速破题天然气产业发展障碍
下一条: 桂林石油信息技術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化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