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第七届亚洲海洋风能大会10月在上海召开 | 第三届EESA储能展整装待发,邀您共赴盛会 | 202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第九届(2024)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会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建立煤炭储备体系或有定论
 
建立煤炭储备体系或有定论
时间:2009/2/9 

      2008年初,南方五省遭受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煤荒问题集中爆发;2008年8月26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煤炭法规体系架构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2008年底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煤电利益的博弈,让“煤炭储备体系”一次次触动大家敏感的神经。

      新年伊始,对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种种争议,似将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据《21世界经济报道》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室研究员钱平凡透露,由其参与的国家煤炭储备体系的方案已在研究之中,一张全国范围内的煤炭储备网或将铺开。

      钱平凡在2008年11月18日举行的“亚太煤炭科技与可持续发展2008会议”上曾指出,因国内煤炭储备体系缺失,导致经济发展时常面临波动局面,为此,中国需要构建有效的煤炭储备体系。

      煤炭储备基地作为配煤中心,在市场供大于求时储存一部分煤炭,不仅可以应急并保障能源安全,还能够起到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在市场供不应求时释放,满足市场需求。

      据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而煤炭需求量将低速增长,年均增速为1.7%。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为58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15亿吨,其中亚洲消费增加13.2亿吨,占全球增量的88%。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占70%,煤炭的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有专家指出,要保障煤炭的有效供给,就必须建立我国的煤炭战略储备体系。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时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的范维唐和该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就曾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2008年经济进入下降通道,资源价格走低,下半年煤炭价格有较大回落,为启动煤炭储备提供了有利时机。

      但由于煤炭作为能源自身的特殊性,煤炭储备体系面临着诸多困难。

      以电煤为例,如果露天存放,容易氧化自燃,而且如果时间较长,会导致煤质大幅下降,无法达到使用要求。不但炼焦煤焦化能力会减弱,而且热值也会不断下降。此外,煤价下跌风险、仓储费用、损耗、财务成本等,无疑是对煤炭储备基地生存能力的考验。

      就此,钱平凡强调,国内煤炭储备体系的方向是构建以数字化配煤厂为核心的煤炭供应管理体系。“煤炭储备是一种动态储备,不能将煤炭储备基地看成一个简单的仓库,而是一个动态煤炭加工厂,其对煤炭进行加工配置,进而将触角延伸到下游,参与煤炭的供应链管理,附加值和利润由此产生。”钱平凡还表示。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研究员李朝林也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动态库存建设上,完善配煤体系,使得供应链下移,让煤矿、港口、用户等每一个环节都保持一个合适的库存。

      据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方案期望建立的煤炭储备,除了具有“动态”特点外,还具有“市场化”的特点。

      市场化的方式操作,已经在部分用煤大省,先行试水。浙江、山东两省已确立了由国资委下属的国资能源公司作为运作主体。

      在山东,位于龙口的煤炭储备配送基地是由山东省政府主导,国资企业龙矿集团和龙口港集团等具体运作,共同组建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

      与石油储备、粮食储备不同,煤炭储备“首先,它应该是政府主导,但运作主体可以是企业,我想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企业参加投资。所以,政府可以提供一定支持,如保障运力和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钱平凡说。这将是一个无须国家投资,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方案。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煤业巨头竞掘新疆 国际煤炭展引领技术前沿
下一条: 谁能解煤电僵局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