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张国宝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全球能源形势剧烈波动,这为中国能源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机遇。中国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更有效地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推动能源行业长远发展?为此,国家能源局于2月3日-5日召开了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抓住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相对缓和的重要战略机遇,解决我国能源领域深层次问题。这次自1992年国家能源部撤销至今17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性能源工作会议,给中国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思索、新的行动、新的期盼。
加大能源投资 抓住“危”中之“机”
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有能源专家对此领悟认为,这次会议内容是国家能源局成立一年来向国家交上的一份答卷,这份答卷有对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系统思考。
2008年的能源形势,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梦幻起伏”。上半年,从“油荒”、“电荒”的不时出现,到煤价、油价的持续飞涨,令人印象深刻。煤、电、油、气、运的一度紧张,使能源供应这个“瓶颈”在经济运行中再次突显。
然而,能源形势的迅速变化让人始料不及。从2008年三季度起,“油荒”、“电荒”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相对“过剩”,煤炭、石油价格也一路下滑,能源消费需求下降,能源企业效益减少,能源投资增速放缓。
“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能源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2008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全社会用电量、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度增幅,分别同比回落1.6个、9.57个和2个百分点。同时,全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投资增幅分别比前三季度下降8个、17.4个百分点,电源项目基建投资完成额也同比下降10.78%。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也有机遇,如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正是我国增加油气资源的进口的契机。近年来,能源供应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国内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偏紧、资源约束是一个长期的矛盾。
为此,张国宝指出,尽管当前能源需求增长减缓,但不能因此停止能源项目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看,我国能源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能源发展仍处于增长较快的历史阶段。 在全社会投资中,能源投资比重较大,约占10%左右。尽管能源企业投资有所减少,但从2008年四季度起,作为扩大内需举措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能源投资力度,加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2008年底,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广东阳江3个核电站,宁东煤电化基地等已经开工建设。2009年,我国将提速13个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等核电站和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
专家指出,利用当前扩张性的政策环境,推进关系全局和战略安全的能源投资,既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又有利于锻造能源长远保障的链条,增强能源整体抗风险的能力。
调整能源结构 发展清洁能源
近几年,我国的发电装机几乎以每年增加1亿千瓦的速度增长。2008年底电力总装机达到7.92亿千瓦,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然而,电力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累积。其中,电力结构中火电所占比重不降反升,火电装机和发电量占80%左右,石油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仅占20%左右。
当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我国煤炭消费量世界第一,煤炭的大量开采利用,带来的环境、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
过于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给能源安全供应带来很多问题。“能源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张国宝指出,2009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能源工作主线。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被列在2009年我国能源工作的首位。根据部署,新一年国家在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同时,将把“大力发展核电”作为重要任务。
目前,核电装机仅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1.1%,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0.77%,不仅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发展核电潜力很大。当前,无论是人才队伍,还是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都具备了加快发展核电的条件。”张国宝说。据了解,今年我国将开工建设多个核电项目,新核准开工规模840万千瓦。
积极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成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另一个突破口。
这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已经特别提出,要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按照规划,国家将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据了解,为了适应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今年将加快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此前公布的预期目标都将作大幅调整。
推进改革 促能源行业长远发展
如何抓住契机,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能源行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就拿煤电之争来说,2008年底,由于主要供煤企业与五大发电集团在电煤价格上互不相让,历时7天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销衔接合同汇兑会”未能打破近年来煤电博弈的僵局,双方一单未签。
中国煤炭协会有关负责人曾直言煤电双方僵持的原因根本不在价格,而是煤炭和电力企业身处“市场”和“计划”两种不同体制的博弈。
对此,国家能源局也承认目前电煤价格实际存在着“动力煤市场价格与电煤合同价异步并存”的双轨制,并着手解决。正如张国宝指出“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回落趋势以及国际大宗能源资源商品价格下行,为进一步完善电煤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为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改善发电行业经营状况,也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在石油方面,出于经济发展和民生考虑,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并不完全接轨。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高涨时,国内国际价格曾一度严重倒挂,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市场供应。
“电煤供应紧张,国内局部时段的油荒,都与现行体制机制和财税价格体系有很大关系。”张国宝指出,受各方利益影响,继续推进改革难度很大,但如果不推进改革,这些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决定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六项收费,提高了燃油消费税水平,完善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专家指出,虽然从现在看,因为需求不足,油价下降后石化企业利润压力较大。但从长期看,改革确立了市场机制,有利于能源企业的长远发展。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抓住了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对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国际油价一路下跌。
“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减轻,有利于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张国宝指出,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更加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能源需求不足的严峻局面,但业内人士指出,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构筑“稳定 经济 清洁 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深化能源领域的改革是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