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祥同志于2009年3月28日逝世。当我在八宝山向他的遗体告别时,我凝望着他安详自若的遗容,想起他艰苦战斗的一生,感到他似乎是以一种无愧无悔的心情告别世界。我想,一个共产党员能以这样一种心情离开人世,就是一种幸福。我为水电界有这样的同志感到骄傲。
陈望祥同志1929年出生于上海市,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1948年参加中共地下党,曾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团委、宣传部长。1951年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燃料工业部工作,1958年被错划成右派,下放到贵州水电第九工程局,1978年平反后回到水电部计划司,任水电处处长。我是在他任水电处长时,与他一起出差时认识他的。当时他经历了二十年的磨难,妻离子散,但丝毫未减锐气,仍然意气风发,对水电事业的一些问题,直言不讳,提出意见。不久,他被调到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经常列席党组会议,很多同志都对他有深刻印象。
1988年水利与电力分部,望祥同志在电力部工作,我转到政协工作,与他来往很少。但从别的同志处,仍有机会听到他在有关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意见和争论。对他的一些具体意见和有关争论,我不敢妄加议论,但是他在各种平凡岗位上的旺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颗赤子之心,仍是许多同志所公认的。他的一句铭言是:“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我会毕生关注中国的电力改革事业。”
在改革开放中,群众所最担心的是极少数人的腐败问题,陈望祥同志是揭露时弊的英雄。对有些电力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望祥同志虽然疾病缠身,仍然坚定地站出来,仗义执言,百折不挠,使一些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他去世后,我到他的家里慰问,才知道他至今仍住在一个破旧的宿舍楼,简朴的家具显示了他简朴的一生。他生前曾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任秘书长,1994年离休后,任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这些职务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不是“穷差事”,却保持如此生活水平,使人肃然起敬。
望祥同志是一个水电人,他没有直接参加过一座大坝的建设,他参与了水电界精神高坝的建设。我们水电人从来建设两种坝:一种是实体经济的大坝,一种是精神世界的高坝。望祥同志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正廉洁,荣辱不惊,显示了一座精神高坝的风采。
他是我们水电人的骄傲,我们将永远纪念他!

陈望祥:电力专家,中国电力改革的推动者,2009年3月28日因肝癌逝世,享年80岁。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怕他,也有很多人尊敬他,理由都是一个——他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他数次在关键时刻的发声,注定要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陈望祥发表部分文章:
第三运煤通道与特高压电网,孰优孰劣?
改革开放推动电力工业迈入科学发展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