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亚洲绿色工厂设计、建设及厂务大会暨展览会 | 2024 第四届广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展 | 2024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 2024亚洲金属建筑设计与产业博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风电补贴退坡是必然 如何退坡需拿捏
 
风电补贴退坡是必然 如何退坡需拿捏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时间:2019/5/24 
作为最早发展海上风电的地区之一,欧洲海上风电电价实现零补贴经过了二十多年逐步降低的过程。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在用地、用海、送出工程等相关成本费用方面有明确的分担渠道,融资成本、非技术成本极低,也存在税收优惠等相关方式的暗补。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补贴退坡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海上风电走向无补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海上风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是必然的。”谈及当前颇受业内关注的海上风电电价政策,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庆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这不应该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电价政策仍未敲定,2018年新获核准的风电项目参与竞价上网时限几经修改,中国海上风电行业面临的挑战不断。

截至目前,中国近海海上风电指导电价为0.85元/千瓦时,现行电价自2014年开始实施,距今已有5年。今年4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建议将海上风电电价下调0.05元,近海风电项目、潮间带风电项目指导性上网电价分别下降至0.8元/千瓦时和0.7元/千瓦时。对此,赵国庆指出,指导电价的大幅快速下调将对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产生巨大影响,可能会对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赵国庆表示:“首先从项目经济性来看,电价下调收益率会大幅快速下调,资源差、造价高的区域项目收益率将难以满足要求,投资计划可能遭到推迟甚至取消。其次,电价快速下降,开发商对于成本控制的要求提高,倒逼整个产业链的压力向中上游传导。为严控造价,质量好但价格上不具有优势的风电机组,可能最终不会被选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对产业链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一旦电价剧烈波动,将导致沿海很多正在开展建设的海上风电产业园,不再具备建设价值,造成投资巨大浪费。”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现行电价政策,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65.5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444.5万千瓦,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占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40%。

“这几年,随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不断下降,客观来说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海上风电电价的条件。”赵国庆说。然而,由于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因离岸距离、水深、海况、地质条件等不同,建设成本差异较大,赵国庆表示,海上风电指导电价的调整应适当参考陆上风电的分区域电价,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降幅度不宜过大、过快。

事实上,中国可再生能源由于“超预期”发展,补贴缺口已达千亿元规模,补贴退坡已成为了行业趋势,但对仍在起步阶段的海上风电产业来说,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经验尚有不足,现在谈平价上网仍为时尚早。

赵国庆指出,作为最早发展海上风电的地区之一,欧洲海上风电的电价到零补贴也是经过了二十多年逐步降低的过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补贴退坡应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在用地、用海、送出工程等相关成本费用有明确的分担渠道,融资成本、非技术成本极低,也存在税收优惠等相关方式的暗补。欧洲零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将于2023年开始陆续投产。中国海上风电发展仍需要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地方政府消除非技术成本,大量技术难题需要攻关,行业同仁共同努力降低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提高海上风电收益。”

对于中国海上风电未来,赵国庆表达了信心。他表示:“‘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受益于风电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风电机组价格、风电开发投资成本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幅可期,预计在2025年将具备较强竞争力。只要不改初衷,政策再支持几年,必然可以打造出上千亿级的高端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平价政策倒逼风电进入微利时代
下一条: 氢能是否能够成为能源转型的支柱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