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新兴能源 >> 生物天然气正式纳入国家能源体系 目标产量为何调低
 
生物天然气正式纳入国家能源体系 目标产量为何调低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彭强 时间:2019/12/20 
存在感一直较弱的生物天然气产业,正式纳入了国家能源体系。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生物天然气发展方向和目标。

《指导意见》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并提出,到2025年国内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超过200亿立方米。

这一目标产量较此前有所下降。

3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150亿立方米,2030年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

为什么生物天然气产量的目标进行了下调?这与该产业的推广难度有一定关系。

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生物天然气的商业化前景仍不明晰,目前尚无成功的规模化应用可供参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涉及到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协商难度较大,规模化前景挑战较大。

中国生物天然气资源丰富,每年可收集农作物秸秆量近9亿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每年产生污粪20.5亿吨,年产出餐厨垃圾2.5亿吨。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截至2019年3月,生物天然气在国内年产量不足1亿立方米。

根据中国石化(5.060, 0.00, 0.00%)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预计,2020年,国产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18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5.1%。

在近1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总产量中,生物天然气的占比不高。

生物天然气是指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浄化提纯产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

生物天然气是农村沼气的升级版。沼气的甲烷含量在50%-65%;提纯和净化后的生物天然气甲烷含量超过97%,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随着逐步发展,国内生物天然气产业积累了一些有利条件。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技术已基本成熟,核心设备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原料预处理、发酵系统、提纯设备等技术加快国产化;大型专业化企业加快进入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了一批试点项目,积累了工业化开发和商业化运营经验。

为了推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也指出,生物天然气必须走工业化商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遵循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发展新型工业。

上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称,要积极支持能源企业以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实行专业化投资、建设和管理,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

此外,要支持市场主体专门从事生物天然气咨询、研发、装备制造等,以及扩展生物天然气多元化应用领域,推进供气、供热、供冷、供电等集成化一体化经营,整合扩展有机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产业链等。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多项支持生物天然气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将生物天然气纳入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工作方案、天然气产供销储工作方案,以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方案。

此外,《指导意见》表示,要构建生物天然气发展规划体系,研究建立绿色燃气配额机制。

上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称,发展生物天然气有助于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生物天然气将成为化石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降低天然气进口依存度。

12月19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1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025亿立方米,同比增量251亿立方米,增速约9%,低于2018年405亿立方米的增量,但同比增速远高于煤炭、石油等其他化石能源消费。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陕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项目完成
下一条: 国家能源局发函征求意见 明年光伏竞价沿用今年方案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