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公告 EP上海国际电力展11月举办 | 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 |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特别报道 >> 光伏新时代:疯狂下半场
 
光伏新时代:疯狂下半场
来源:角马能源 作者:师雨菲 时间:2020/2/25 
在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下,一个新时代正在崛起。

面向平价时代的光伏新征程上,战火已愈演愈烈。

继中环股份大力推行尺寸为210mm的“夸父”后,通威股份再次将这场关于“尺寸”的革命之战推向高潮。

2月11日,通威发布《通威股份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的公告》显示,公司与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将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该项目的产品规格将全面兼容210及以下尺寸。

不过,早在两年前,多晶硅片供应商阿特斯、天合、协鑫集成等公司就已率先打响大硅片争夺战。

平价上网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增大硅片尺寸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电池组件效率,并降低单位容量成本。

加大硅片尺寸无疑是大跨度提升组件功率、较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硅料、拉晶、切片三者构成上游硅片制造的主要成本。硅片尺寸的增加意味着切片和拉晶所产生的成本就相应减少。

不过,业内仍有所质疑,大尺寸意味着更高的破损率。但在“大”势所趋下,通威这份满含野心的公告彻底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

加注大尺寸

新掌门人谢毅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通威速度”。

不久前,通威发布上述野心勃勃的扩产公告,不仅昭示了其欲将把自己打造为“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目标的决心,同时,一场围绕新一代电池技术——异质结的豪赌和硅料环节的加速洗牌也被其推至又一个高潮。

公告显示,上述投资建设年产30GW项目计划以高效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将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总规模为200亿元。共分四期实施,预计未来3-5年内逐步建成投产。

该项目将进一步夯实了通威的龙头地位,项目全部达产后,其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产能总量将达60GW。

不过,谢毅的野心远不止于此。随后通威发布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更是将“通威速度”提升至疯狂,规划显示,其计划在四年内将硅料产能扩张至25万吨,电池扩张至100GW。

提速的不止是“通威速度”,还有光伏新时代的到来。

2018年“5·31”新政后,补贴急剧退坡,全产业链承受沉重的降本压力,再加上当前行业全面进入竞价时代,降本增效成为整个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去年3月,光伏逆变器巨头阳光电源就曾推出全球最大功率的1500v组串逆变器sg225hx,将最大输出功率一举推上248kw的高峰,一起将系统度电成本降低5%以上。

为降低非硅成本,电池企业也在尺寸上下功夫。

数日前,中环股份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大尺寸硅片项目。

而年初,爱旭也宣布了其在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尺寸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正式实现量产。

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加注大尺寸,无疑给市场带来信心。

但另一行业巨头隆基却保持审慎,坚持认为166才是目前的最佳“平衡点”。该尺寸是在不改变原有产线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微调后能兼容的极限尺寸。同时,隆基表示目前210并不在其测算的最佳尺寸范围内。

不过,加注大尺寸的电池企业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位内部人士向「角马能源」介绍:“对于尺寸,之前很多企业一直选择观望。将尺寸提高至210mm,势必要增加投资成本。不过,适配210尺寸的设备也同样可以生产166尺寸的产品。如果新上线的产线还是166尺寸的,后期势必会再次进行改造,而直接跨步到210尺寸,则免于折腾。”

无疑,大尺寸的争夺战已如烈火烹油般上演,在各方势力合纵连横下,一个新时代正在崛起。

光伏新格局

一份份扩产公告带动了光伏行业的加速洗牌。

国内头部公司的疯狂加码加速了二、三梯队企业的退出。

据电新产业研究统计显示, 2019年除通威、协鑫、新特、大全、东方希望以外的国内其他厂商出货约7-8万吨,占比22%;2020年该部分产能有可能下降到2-3万吨,市场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

上年,五大厂商的合计出货量在国内占比约78%。电信产业研究预测,截至今年年底,五大厂商的出货量在国内占比将提升至90%左右。

根据企业公告显示,2020年,通威和爱旭科技的产能均直奔60GW。电池片领域双龙头格局已经形成。

而另一方面,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亦倒逼二三线企业出局。

在龙头企业的不断碾压下,资金周转困难、更新换代能力弱、技术落后的二三线企业淘汰将持续升级。

同样,在国内产能加速扩张下,海外光伏企业生存同样也将举步维艰。

当前,中国硅料国产化已接近尾声,硅片、电池、组件国内生产占到全球的的比例分别达91%、71%和74%。多晶硅料的国产化占比也在短短十余年间从26%提升至50%以上。

在通威宣布扩产的同时,韩国硅料巨头OCI却难捱价格和政策的双重压力,无奈宣布缩减产能。

OCI宣布计划关闭其在韩国运营的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保留第三家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工厂,公司将继续在马来西亚运营其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工厂。

OCI的处境并非孤例。德国巨头瓦克、韩国龙头企业韩华同样面临债台高筑、生产减值等问题。

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受到中国企业扩产对晶硅价格的影响,其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先进企业。考虑于此,韩华宣布正式退出多晶硅业务,并将在2021年2月前完成多晶硅部门的关闭。

而这些外资巨头的退出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如今,光伏产业上游的格局日益明朗。“剩者为王”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从石油大王到煤炭大王 谁是嘉能可的第三代接班人
下一条: 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迟,业内称长期影响不大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