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调整是为了解决局部均衡问题,不会对宏观经济形势产生明显而直接的冲击。电价变化应该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即主要基于电力成本的变化,而不应该将电价政策过于紧密地绑在宏观经济形势上。”11月21日,记者采访了我国电力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杰,他积极肯定了本次调价行为,同时也认为电价调整应该更加遵循自身固有规律。 有人担心,本次电价调整会引发通货膨胀,刘树杰持不同看法。他指出,总体来看,本轮电价调整,对于通胀没有明显影响,因为电价调整属于一个行业的局部均衡问题。“前年我们做过一个研究,经测算,电价每涨一分钱,会影响消费物价上涨0.1个百分点以上,但不会超过0.2个百分点。本轮电价调整平均提高2.8分钱,影响消费物价上涨不会超过0.5个百分点。此外,还要注意到,电价变化引发CPI上升还有时滞,大体在6个月以上。”
“总之,我不认为涨电价需要那么多心思来揣摩时机,也没有必要和宏观经济联系过多。粮食不比电重要吗?价格一直在变化,电价也该如此,电价变化当然要合理,有能够让消费者普遍认可的理由。”
如何评价当前电价水平的高低?刘树杰认为,电力行业是被管制的行业,电价则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不一样,用户结构和支付能力也不一样,所以,不同国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主要还要看投资报酬比率的水平。从去年和今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亏损严重,此轮电价调整是有道理的。此外,如果我们要成功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就要有一个好的基础或前提,而电力企业拥有合理的利润回报就是这种基础或前提之一。
对于未来电价调整,刘树杰期望电价调整更加规范化。他认为,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应该独立出来,整个电力行业则要按照其成本的变化去调节,随机性不宜太强。例如,本次调价对标杆电价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是2004年我国开始公布各地的燃煤机组发电统一上网电价水平后,第一次根据发电企业成本变化进行的综合性调整,可以视为一次进步。
另外,刘树杰认为应加快理顺销售电价结构,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应该按照其供电电压等级及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成本耗费水平来确定用电价格。刘树杰认为,这将产生很大的利益调整,包括对居民用户产生影响。有人认为,居民用户低电价体现社会公平理念,其实并非如此,而是隐含着更大的不公平。对于“居民用电”这个概念,应该予以辨析,居民中也有高收入阶层,不应拿低电价来补贴,否则就是“穷人补富人”,也不利于节约能源。
展望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电价演变,刘树杰认为,不排除电价要进入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相对于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一次能源更显稀缺,电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虽然新能源成本在逐渐下降,但毕竟新能源在能源总供给中所占比重还很小,所以,这种内在的规律性也应该在电价上有所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