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半月谈》文章:看德国怎样节能减排
 
《半月谈》文章:看德国怎样节能减排
时间:2008/7/15 

   驱车行驶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一排排的风车闪过左右,阳光下一片片的油菜田反射出耀眼的金黄。车上重返德国工作的同事感叹不已:“十年前我在德国时可不是这样,这几年德国的风能、生物能发展可真快!”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物理学家出身,她非常了解节能减排是怎么回事。最近,默克尔在一次访谈中透露,白炽灯泡在她家中已经找不到了,都换上了节能灯。
   当着记者的面,默克尔还一五一十计算出,如果德国所有家庭换上亮度相同而耗电只有白炽灯20%的节能灯,德国每年将会减少65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默克尔总理所示范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作为。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在民众中普及节能观念的工作。一个被德国政治家广泛引用的例子是,如果所有人都随手关掉不再使用的电器,而不是让它处于待机状态,德国每年就将省电200亿度。


   在德国,计算日常生活中节约的能源量、减排的二氧化碳量,就像减肥的人计算卡路里一样,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离记者所住街区不远,便有这样一个“太阳能社区”,小区入口处立了一个硕大的电子显示屏,显示屏上的累计发电量、二氧化碳减排量、当前发电功率等几个数字在不停跳动。这显示的是小区中十几栋楼房上所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它时刻在向居民和路人提示着这个小区对阻止气候变暖所作的贡献。

   丹尼尔·范努奇是这个小区的居民,他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社区的发电不仅能满足家庭自用,剩余的电力还可以入网。政府为每度太阳能发电提供40多欧分的补贴,仅我们家每年就能得到400多欧元的额外收入呢!”


   鼓励措施多种多样

   正如范努奇所言,政府的补贴政策对于促进德国新能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德国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成本每千瓦时仅有3到5欧分,为了鼓励新能源的发展,目前国家为每度风能发电提供的补贴是8.5欧分,为每度太阳能发电的补贴额则达48欧分,并且保障所有新能源发电随时入网。

   这些都源于2001年德国政府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这部法律对促进德国新能源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说,没有政府的这些高额补贴和入网保障,近十年来德国高速路旁的风车阵和小区屋顶的太阳能板,便不会这样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全球每两个风力发电机和每三个太阳能电池板中,就有一个来自德国。

   德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鼓励措施,也不仅限于电力行业,它同样涵盖了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鼓励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德国1999年对所有使用电、天然气、石油的用户征收能源税,热电联产效率超过70%的可免税,火车和电车用电免税;凡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设施进行安装时,均可获得来自政府的低息贷款等多项优惠。

   全力培育环保产业

   对于德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倾注巨大热情的内在原因,德中经济金融协会会长王学军分析,德国是一个传统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因而德国政府和企业界看到了环保产业所具备的巨大经济潜力,这包括出口利益和就业潜力等,德国政府正在从战略高度培育一个全新的环保产业。

   根据德国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一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行业等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而目前德国环保产业同样带动了工程师、项目开发人员、技术工人等大量人才的需求,每年新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罗兰贝格预计,到2020年时,德国环保产业总就业人数就将超过35万人,成为第一大就业源。

   王学军介绍,为了将环保产业的巨大经济和就业潜力变成现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原创性的培育政策。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降低40%,这一目标确定后,政府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补贴,以确保环保企业能够持续接到订单。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新华时评:“煤炭饥饿症”挤压节能减排空间
下一条: 发改委推动节能减排 严控建材新上扩大产能项目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