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已被绝大多数企业所认识,但到底如何将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却是没有真正解决的课题。一年来的安徽电力公司的实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自2007年以来,安徽公司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部署,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节能减排贯穿于公司发展、经营、生产、建设等各个环节,努力构建绿色电网,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氟化硫气体循环利用,减排效果明显。今年以来,安徽公司极为重视对有害的六氟化硫(SF6)气体回收利用的科研、监督、管理工作,针对生产现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利用、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多项科研工作,先后完成了气体六氟化硫回收利用系统的立项实施、验收鉴定、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实现了电气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的现场回收、净化处理再利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气体随意排放的环境污染,净化大气环境,又确保使用六氟化硫气体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并节约了新购气体的费用。
变压器综合应用管理,关注节能细节。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供电质量,安徽公司在降损节能、提高电压质量等方面积极做好节能管控工作,不断强化电能输送的细节管理,狠抓电网线损的技术管理工作,特别在农配网的节能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譬如,黄山供电公司高度重视配网节能工作,狠抓变压器能耗的细节管理,积极推广单相、三相变压器的综合应用,有效降低变压器的自身能耗。日前,已成功在徽州区潜口镇实现首例单相变和三相变的切换运行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节能减排。
拥有数处国家级文化古迹的4A风景区潜口镇,其5号台区公用变地处潜口至唐模旅游公路边,为一台80千伏安变压器,供潜口镇政府照明负荷、临散户居民照明及季节性动力负荷,高峰负荷时变压器能接近满载,但大多数时间段变压器利用率很低。为降损节能,在原变压器台架上安装一台30千伏安单相变压器,并对低压JP柜内开关实施改造工程。改造后,工作人员可根据当时的负荷情况对30千伏安和80千伏安变压器进行互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80千伏安变压器每月运行铁损约190千瓦时,30千伏安变压器每月运行铁损约60千瓦时,仅此一项工作,可降低变压器铁损为130千瓦时。
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现科学减排。安徽公司自2006年9月起尝试开展“以大代小”替代发电交易,通过组织协商、优化大小机组的运行方式,由高效大机组替代高耗能小机组完成发电计划,实现节能、环保、经济的目的。截至去年5月份,该公司已组织安徽电网有关发电企业签订替代发电合同累计电量42亿千瓦时,可节约原煤3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100吨。今年,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部署,开展发电指标有偿替代工作,在遵循上网总电量不变、不推动电价上涨的原则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供电的基础上,通过将煤耗高、排污多机组的发电指标部分或全部出让,由煤耗低、排污少的机组代替完成电量指标,实现以大代小替代发电工作,真正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推行太阳能发电工作,落实社会责任。安徽公司一直关注科技节能工作,不断开辟有效新途径,完善符合电网企业特色的节能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的新突破,以满足本企业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为减少地球污染,构建和谐社会,公司及时启动了节能环保重点科技项目,由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第一套“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于2007年7月28日正式在巢湖供电公司110kV柘皋变电站投入运行,众所周知,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安徽省第一套“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在变电站原有直流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控制器,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在太阳的照射下产生并输出电能,经光伏控制器稳压输出给蓄电池充电,并供给变电站直流负载。当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电压不符合直流系统要求时,由光伏控制器自动切换到原有充电机运行,给变电站直流系统供电。光伏控制器和充电机交替工作,互为备用,提高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该系统的投运,不但让电网企业使用上太阳能这一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还增加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节能思想,面对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无疑颇具前瞻性。这是安徽公司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又一有力举措,有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电网企业在节能环保中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此外,安徽公司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完善了污染减排的工作管理机制,把节能和环保理念纳入到各单位、部门职工的素质教育中,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节能和资源忧患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