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来夏季达沃斯论坛,看中国绿色发展成果
 
来夏季达沃斯论坛,看中国绿色发展成果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刘惟真、王宁、陶一萍 时间:2023/6/28 
盛夏时节,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走上会场二楼,天津港集团展出的微缩版“智慧零碳”码头吸引了不少中外参会者的目光。

智慧运转的自动化岸桥、往来穿梭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智慧零碳”码头采用传统集装箱码头的顺岸式设计,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比上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能耗降低了17%。

2021年10月,“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新码头让现场装卸的“苦差事”变成了智慧管理的“脑力活”,使一批传统工人从风吹日晒的“台前”转向远程操控的“幕后”。目前,天津港已投产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达到42.55兆瓦,年发绿电约9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7.5万吨。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除了港口作业之外,降碳减排的理念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交通出行、建筑居住等各个领域。

走进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园区管委会,展示屏上详细显示着多家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据介绍,目前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已接入151家企业和88家农户的煤、油、气、电、热等能源消耗数据,围绕指标监测、减排管理、零碳规划、经济测算等方面,构建起碳中和支撑体系。

与园区相距不远的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内,建有2排车棚、8座充电桩的充电站也颇为显眼。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营销部综合能源技术管理负责人张涛介绍说,公司将光伏车棚与储能装置搭配,打造“光伏+储能”联动模式。

“利用储能技术快速响应、双向调节、能量缓冲的特性,不仅能提高光伏系统的调节能力、实现光伏所发电量就地消纳,还可与电网形成良好互动。”张涛说。

引导产业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步伐仍在加快。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部副主任王伟臣介绍,到今年底,宝坻区九园工业园区与小辛码头村将初步建成以绿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清洁能源装机达到25.5万千瓦,清洁能源消纳比率提升至100%,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

装配式建筑重塑生产模式,不少工地不再粉尘漫天……如今,越来越多建筑项目也开始将绿色环保作为重要设计元素。从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到工厂生产、施工阶段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绿色建筑形成了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断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天津市住建委建筑市场管理处处长杨瑞凡说。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陈志华表示,未来智能建造等领域科技含量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促使工程建造从传统的“产品交付建造”向“服务型建造与运营”转变。

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中国降碳减排的另一重要抓手。重型货车的尾气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车辆“三空”——空驶、空置、空载率的降低,大数据的“智慧赋能”正为行业节能减碳发挥更大作用。

前来参加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满帮集团副总裁谭远江介绍,近期集团还在公路货运行业推出了“满运碳路计划”,为3000多名货车司机上线“碳账户”,通过数字化技术让中小微物流从业者将履约行为资产化。据估算,首批“碳账户”司机平均每月可额外减排0.15吨。

“实现‘双碳’目标的多种技术和治理路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旨在协助企业采取更有效行动的工具也频频出新。”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说,这些转型将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南方电网获评央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第一名
下一条: 去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72.1%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