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公告《核电厂 退役准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六届广州军民两用物资装备展览会 | 国际海洋科技盛会将于10月上海启幕 | 2026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有色金属暨冶金工业展 |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能源要闻 >> 专家认为新能源车推广时机不成熟
 
专家认为新能源车推广时机不成熟
时间:2010/3/19 

  在工信部刚刚发布的2010年首期新车目录中,4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赫然在列,分别是比亚迪E6纯电动四驱轿车、海马H1-EV纯电力驱动概念车、风神S30弱混合动力车、长安中度混合动力版志翔。

  从2006年初,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上市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新能源车俨然已呈燎原之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有42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品种列入产品公告目录,符合要求的有24家企业、47个品种,车型涵盖轿车、客车,环卫、清扫车等。

  然而,随着亮相车型的增加,质疑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响。

技术与国外比仍然有差距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大多数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多的还是在造势,吸引眼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核心零部件发展欠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短板。“限制我们发展的问题有几点,最大的问题是占电池30%左右成本的隔膜。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动力电池的隔膜。生产膜的技术和装备,都已列入西方对我国的限制出口清单。”另外,电机和控制方面系统中的整合元器件全靠进口。

  一款声势造得很大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号称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能力可达到100公里,远高于丰田电动车的2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充满50%,家用电源上慢充,9小时可充满,非常方便。电池不会爆炸,不会污染。

  不过,对于厂家的这种说法,行业专家并不买账。

  针对厂家说的“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100公里”,中汽研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傅连学说,由于现在电池的能量储存率还比较低,实际续驶里程根本达不到那么长。城市的一般工况下,多次起停及加减速对电池能量的消耗极大,理论上的最大续航里程并无意义,这就如同手机的理想待机时间均不可能达到一样。

  而针对电池不会爆炸,没有污染的说法,也有专家质疑:车用的锂电池技术还不成熟,主要是成组形成高压供电系统、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大批量的商用化运作还有待时日。手工做出一部车是可能的,但是大规模的量化生产电池却不是目前能做到的。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外的技术相比,实际上仍然有差距。很多人认为“我们造传统汽车造不过人家,但在新能源汽车上是同等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也许是受了一些从事新能源的科学家和企业的宣传误导,而他们大力宣传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

  “一些号称做新能源汽车的项目,都是嘴上喊喊,向国家要钱。”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宋健一语道破天机。

尾气零排放不等于无污染

  因为不消耗汽油,不产生废气排放,电动车被认为是零排放无污染,环保性最优的车型,并被视为汽油车的最终替代品。

  然而,电动车真的是零污染吗?

  “我们现在搞的很多所谓低碳产业,其实并不低碳。最典型的例子是什么呢?就是电动车。大家有没有想过电是怎么来的?在美国和欧洲,发电厂因为环保的问题不敢烧煤,主要是烧天然气发电,或者是核能发电。可是中国呢?69%的能源消费都是煤炭,全面推广电动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去22.2%的烧石油的汽车现在改成了间接烧煤,这样中国91%的能源消费都变成煤炭了。

  可是烧煤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没有真正低碳。第二,更多污染,这包括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发表在他博客中的一段文字,随后被多家网站转载。

  事实上,这的确是电动车推广前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核聚变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低碳发电技术成熟之前,电动汽车只是把污染的排放转移到了发电厂而已。

  另外,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同样不小。“如果电池不搞好回收利用,电动汽车的系统性污染要远比汽油机型汽车高上成百上千倍。”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说。

推广的时机还未成熟

  尽管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争论,但许多厂家为争夺资源和话语权,盲目上马圈地,已让新能源车还未推广就已身陷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忧。

  去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然而,据各地已经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显示,规划产能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万辆。其中,北京和上海都计划201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1万辆;长安汽车拟首期投资25亿元建设新基地,最终产能将达到60万辆整车、200万台发动机;吉林省计划依托一汽集团等企业,2012年形成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号称电动车之王的比亚迪汽车尽管未公布其新能源汽车规划,但其产能远远超过其他汽车企业已不是秘密。

  这其中有多少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新能源车,实在很难说。一位凭借电动车项目获得过国家级技术奖项的技术人员坦言,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鱼龙混杂。各类企业千方百计地搭上新能源车的边,一些研究机构也放下身段,出于商业目的而为企业做嫁衣、找活路,导致新能源车配套产业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出现了众多在技术上既不环保、更不节能的“伪新能源车”。

  而对个人购买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的政策迟迟不出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有所顾虑。“有风险。”杭州市经委汽车工业处处长何秀林说,目前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还不成熟,仓促出台补贴措施担心引来负面效果。“国外那么多技术先进的汽车巨头都没搞出来,我们的产品真的经得起考验吗?”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指出,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研究生产工艺,用成熟的工艺保证质量,用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然后再批量推广使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则建议,在目前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标准尚未确立的情况下,不应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中国旺盛需求提振俄罗斯煤炭行业
下一条: 我国首个低碳列车在湖南下线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