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2025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 | 第二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 | DefenPol China2025第七届广州国际防务暨警备外贸展 | 2025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暨第10届亚太电池储能展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电力行业 >> 借鉴新加坡经验 再启中国电价改革
 
借鉴新加坡经验 再启中国电价改革
时间:2010/5/12 
    最近,关于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两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则是本月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在呼和浩特市正式运行,发电企业和用电大户直接交易,这被认为是中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破题之举。

第二是自4月份以来,受西南大旱、关停小煤矿等因素影响,煤价开始新一轮的上涨,伴随而来的则是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有可能重现2008年一季度火电企业“集体亏损”的窘境。分析师预计,2008年被搁置的“煤电联动”极有可能在二季度重启。

火电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夹缝中,左右为难。一方面,上游煤炭企业坚持按照市场价格向其供应煤炭,另一方面,上网电价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市场煤、计划电”的模式,使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自己的经营效率,而是由外部因素决定,如煤价下跌、上网电价上调等。

国外的发电企业是否也有这种“烦心事”?近日,记者在新加坡参观考察了大士能源公司,并了解了新加坡电价形成机制。新加坡的电价机制在国际上非常成功,这对中国电价改革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大士能源是新加坡三大电力企业之一,2008年3月24日,来自中国的华能集团出资210亿元人民币,从新加坡淡马锡手中收购了大士能源100%的股权,使其成为华能集团的旗下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大士能源累计发电量市场占有率为24.5%。

大士能源位于新加坡的西南角,总装机容量为267万千瓦,其中包括2台60万千瓦燃油机组,4台36.7万千瓦燃气联合循环机组。据大士能源负责发电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刘大伟介绍,该公司的电力销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合约,即向新加坡岛内的居民销售电力,约占总产量的55%,这部分电价是锁定的,每3个月调整一次。固定合约的电价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根据国际天然气价格的波动情况,并在保证电力公司一定的利润率基础上确定的。

另一部分是零售合约,是指向工厂、商场等供应的电力,这部分电的价格是竞价上网。所谓竞价上网,是指新加坡的三家电力公司将所发电力集中在新加坡电力交易所挂牌,每半个小时报一次价,电价与市场供需保持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在调度大厅,记者在一台电脑上看到了实时变化的电价走势,报价对各家公司来说都是高度机密,在采访中刘大伟一再说,希望记者对所见到的数字保密。

此外,大士能源发电原料是天然气和燃油,并且全部以外币(非新加坡币,主要是美元)结算,为保持经营稳定,借助新加坡完善的商品期货市场,大士能源通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风险对冲,实现对燃料成本的套期保值。这也是新加坡其他两家发电公司普遍采用的燃料成本风险管理措施,是新加坡电力市场化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刘大伟说:“新加坡的电力市场是开放的,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无论是固定合约还是零售合约,都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即便政府对居民用电有所管制,但也保证了企业的利润,并以一定的周期进行价格调整。

事实上,当初华能集团在收购大士能源时,就着重强调了对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收购大士电厂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发达市场的电力市场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新加坡的经验至少可以证明如下几个结论:第一,工业电价完全能够市场化,不必担心企业承受不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化解电价波动造成的影响;第二,居民电价应该保持一定的调价周期,保证发电企业的利润;第三,完善商品期货市场建设,让发电企业拥有对冲工具,锁定因原材料涨价带来的经营风险。

基于上述的分析,重启“煤电联动”只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中国电价改革的方向和终极目标是市场化。在消除分歧、统一认识的前提下,电价改革方案应该包括一揽子计划,包括电力行业的去行政化、建立一个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电力交易市场、发电企业竞价上网、推出煤炭期货等等。

电价、油价都是能源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2008年年底,国务院已经启动了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机制改革,国内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并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进行调整,迄今已经调价超过10次,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市场化的原则却是对的。反观电价,长期“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关部门担心放开管制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压力,对调价的慎重可见一斑。而从新加坡的电价经验上看,市场化的电价是多方共赢之举,这个原则应该给中国重启电价机制改革带来启发。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华能核电抢跑 争建世界首座四代核电站
下一条: 电力设备:步入快速恢复期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