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少人的眼里,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在高平市,2007年,万元GDP增加值能耗和规模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较上年分别降低9.85%和4.58%。而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发展指数也明显提升。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经济规模和总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总量位居晋城市六县区第一,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七,一般预算收入位居全省第五位。
领导观念之变——由高速度到又好又快发展
高平是以煤、铁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从2001年起,高平市委、市政府在不同时间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比如:项目建设,产业扩张,模块经济,基地建设,争抢速度等等。这些思路也的确引领高平经济一路高歌。
高速度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基本“市情”。市委书记王树新曾将高平的“市情”概括为“六长六短”,其中的“两长两短”:一是长在煤、短在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而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量不足全省的1/2。二是长在资源相对丰富、短在产业层次低下。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导致能源消耗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高速度不等于大发展。”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市委书记王树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速度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绝不要带污染的GDP!山西如此,高平更不例外。唯有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高平市持续开展了“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制定了化工、煤炭、电力、冶铸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考核指标,对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跟踪监督,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2007年,开工建设7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储备申报了15个节能改造项目,项目完工后可实现节能节电20%以上。淘汰了一批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取缔“土小”企业300余家。
企业行为之变——由应付检查到对社会负责
滚滚的浓烟,厚厚的煤灰,刺鼻的气味,横流的污水。以前,到过焦化企业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印象。然而当记者走进高平市兴高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时,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成荫的绿树、翠绿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厂区。该公司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农业部授予的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示范企业。
公司投资1亿元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清洁型焦炉余热发电厂。与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节约用水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1.5万吨、炉灰3万吨。新增工业产值2500万元,新增利税1500万元。
“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丹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对造气、净化、合成、压缩和精馏工段进行改造后,原料煤耗节约资金4000万元,燃料煤耗节约资金2000万元,一次用水节约资金90万元。每小时减少造气吹风气10万立方米、合成驰放气3000立方米。
尝到甜头的这位技术人员进一步说道:“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12mw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年不但消化10万吨的玉米芯废渣,而且可创收2000万元。”
高平市煤炭、化工、焦化、冶铸、建材等行业有45家规模以上企业。这45家企业年能源消耗量占到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88%左右。记者所到之处,他们一致表示,节能减排的工作,非做不可,而且要主动地做,尽快地做。他们说:“不光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也是到该对社会负责的时候了。”
废物利用之变——由“睡眠之上”到“吃干榨尽”
过去,睡眠于“废物”之上的“不作为”心态,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了污染。如今,将“废物”“吃干榨尽”,在高平市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并变成行动。
在高平城郊的金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里曾经是废弃的煤矿旧址。眼下,正是初夏时节,温室大棚里,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青脆的黄瓜、长长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露出迷人笑脸的草莓。正在劳作的菜农告诉记者:“灌溉用水也来自矿井下。”
据介绍,高平开展 “百矿建百园”活动,利用100座废弃的煤矿旧址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到去年底,全市完成32处“百矿百园”工程,新建调产项目10个。全市有158座煤矿有水可以利用,利用水量可达600万立方米。到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6座。其中,用于灌溉的19座,用于饮水的7座,利用废水16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500亩。
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如今在高平变成了现实。“抗风化、寿命长、隔音好、重量轻。”刚走进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靳总经理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产品。他说:“公司生产的承重多孔砖和非承重空心砖,主要以废弃的煤矸石为原料,充分利用煤矸石自身残留的热量烧结而成,年产6000万块,年利用煤矸石13万吨,节约标煤7000吨。”像这样的企业,高平市还有一家。这两家企业每年“吃掉”近30万吨的煤矸石,每年节约标煤1.4万吨。另外,全市还有3家免烧粉煤灰制砖企业,每年可以 “吃掉”20万吨的炉渣。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