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能源世界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合作项目
网站首页 | 能源要闻 | 电力行业 | 煤炭行业 | 油气行业 | 节能环保 | 能源设备 | 展会资讯 | 供求信息 | 新兴能源 |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政策信息 | 特别报道 | 专家介绍 | 能源世界 | 推荐单位 | 能源科技 | 杂志概况 | 入会申请 | 能源世界理事会 | 友情链接
 
公告 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 | 2025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 | 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 中国国际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峰会 | 2025中国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7月在成都举行
 站内搜索:
 
 
杂志概况 更多>>
《能源世界》杂志简介
《能源世界》编辑委员会
《能源世界》顾问委员会
《能源世界》编辑部联系方式
 
供求信息 更多>>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代理信息
  合作信息
 
品牌推荐 更多>>
首页 >> 煤炭行业 >> 这里的煤矿工人在办公室里采煤
 
这里的煤矿工人在办公室里采煤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记者 陈华 通讯员 刘海燕 时间:2024/12/17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有着30多年工龄的采煤工田东影,如今仍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只不过工作地点从井下转到了地面。

见证了铁锹挖、风镐打的采煤年代,到如今只是在地面办公室的远程操控平台上便可以顺利地解决井下现场一些技术问题,田东影感叹:“当了半辈子煤矿工人,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办公室里采煤了。”

随着以数字化为核心特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新型生产方式的快速普及,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煤矿生产系统远程智能开采技术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

皖北煤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十四五”以来,皖北煤电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配套制定“一矿一策”智能化建设方案,加大投资力度,统筹推进智能化建设,目标瞄向“实现全链条全流程智能化转型升级”。

麻地梁煤矿成为产业改革的“先行者”。该矿秉承“推高质量发展 圆好日子梦想”发展理念,围绕“本质安全、降本增效、为煤矿工人谋幸福”三大目标,提出了“目标引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智慧矿山建设思路,实现了“管设备就是管生产、管数据就是管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将设备数据管理作为日常生产工作的重点。

10多年工龄的支架工陶朋告诉记者,采煤过程中支架的推溜、拉后溜、移架等繁重环节已被智能化装备取代,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入井巡查维保检修支架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受行业特性及井下通信信号限制,手机往往被禁止携带入井,因此工人入井后基本就处于“失联”状态,仅靠电话调度通信和人员定位系统才能确定方位。如果遇到特殊突发情况,井下来不及汇报请示,地面也无法及时调度指挥,会影响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

如今,井下5G基站和工业万兆环网的铺设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防爆手机向地面调度中心汇报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视频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井下情况,实施更加精准的调度指挥。

今年刚分配到采煤区的大学生秦翰韬说,从通风、供电到采煤、掘进,从原煤生产到运输提升,在麻地梁煤矿井下,井下人员越来越少,“黑科技”越来越多,在视频下“阳光”作业的场景在麻地梁煤矿随处可见。

通过采集作业区域视频数据,对人员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接入设备控制系统,人员闯入时实现设备停机闭锁。基于工作面内云台摄像仪实时采集的视频数据,由专用服务器实现对综采工作面设备、人员、环境的监测与智能分析……

智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辉介绍,通过5G技术在采煤机的应用,采煤机司机身着西装坐在明亮的办公室内,只需轻动手指,即可远程精准操控采煤机割煤,作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为管理人员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安全的可靠性。

来自该矿的数据统计显示,通过5G赋能,工作面内按5人配置即可满足正常生产,比传统的综放工作面每班减少固定岗位工15人,工作面稳定生产原煤4万吨/天,工效提升30%以上。生产规模三年实现三级跳,500万吨、800万吨、1000万吨,该矿是全煤行业首个实现取消夜班的矿井。皖北煤电依托科技赋能,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型做大做强的特色路径。

目前,在皖北煤电集团,除了麻地梁煤矿荣获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标杆煤矿称号外,还有4对煤矿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化矿井。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打造升级版智能化矿井建设,全年机电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次数和影响时间同比都发生了大幅下降。
责任编辑:myadmin
上一条: 长江“煤炭第一港”吞吐量稳步增长
下一条: 定调!2025年煤炭产量力争超今年
 
中国工合能源产业促进会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中国节能协会 |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 中国风能协会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  合作项目  |  招聘信息  |  入会申请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3-2007 NY21.CN 能源世界网 京ICP备20001758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0836号
电话:010-68035565 E-mail:nysj21@126.com QQ:769766878